乡味|【中国地标特产推荐】 云南南华:彝绣跨千年 绣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

中国地标特产推荐 彝绣跨千年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当前,全国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在农民、在文化,其中蕴含着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

厚霁融媒体报道《乡味》,记录各地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鲜活故事,呈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彝绣服饰,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彝家风情画卷。历经风霜,彝绣这项最远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技艺,如今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千年技艺 针尖“绣”出增收路

彝族刺绣,是彝族的一项古老技艺。“彝家女子会拿针就会刺绣”,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刺绣早已融入彝族妇女的血脉。

1978年出生的丁兰英,幼年家境贫困,靠着母亲传授的彝绣手艺帮补家用。16岁那年,一位外地老板出价15元买下了她的刺绣包,丁兰英第一次意识到“彝绣只要做得好,就可以卖出好价钱”。

这笔“买卖”也激发了丁兰英的雄心。几经周折,2014年她成立了刺绣加工厂,2021年成立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非遗文化+市场产品+就业致富”的思路,将曾经只能勉强糊口的手艺做成了事业。

如今,丁兰英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自己闯出了“大名堂”,也带动了一批乡亲“指尖致富”。

© 版权声明:凯玄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只供参考。 本站资源禁止并谢绝未经本站许可的使用,如若欲转载,请署名以及注明出处,请务必以文字链接的形式标明或保留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的信息。 本站(原创)文章、资源、图片等所有内容,一经转载,即表示您已经接受上述声明!需自行承担一切风险与责任!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与转载、引用文纯属文字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及立场无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