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家养生 ,中国古代养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以武当道家养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瞩目。

.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基本观点。

道教认为:“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正因为道教把人的生命看得宝贵,所以主张人应当竭力爱护生命,目的是要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武当道家养生文化历经千年历史,遵循传统道家“天人合一”、“我命在我不在天”等人与自然相关连的系统论和“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敞开博大胸怀,积极吸收儒、释、医、武、巫等一切有益的养生原理与养生方式,为自己所用,终于形成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

武当道家养生文化内涵概

一是性命双修。性指人精神的一面,命指人体物质的一面,道家认为,人的生命由形体与精神组成,所以又称为形神兼养。只有精神和形体处于和谐状态,人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性修的内容一方面是开启智慧,通悟天人之理;一方面是修复人的正确人生观,进行人格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命修则是肉体生命锻炼修养的方法,它追求的不仅是一般的长寿,而是成为超生命原质而永生不死并无限自由的仙人。这可视为总的养生原则。

二是阴阳协调。道家认为,“气”是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它虽无形可见,但对生命存在却非常重要,所以道家学者普遍重视养气。老子最早提出了“专气致柔”的养生观,主张长久地聚集、持守体中之气,使人体内始终保持着如婴儿般的旺盛和谐的精气,如此才能使生命力强盛,不受任何外力的侵害。人体之所以会生病,原因就在于体内阴阳不调,二气相伤,故道家主张调养阴阳二气,使其处于和谐状态。这种阴阳协调的养气之说同中国传统中医原理和现代气功理论都有相通之处,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三是动静兼练。武当道家养生汲取了前代道家以及儒释两家只静不动,仅动不静的弊端教训,总结实践出动静兼练的养生方法。生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体内各种矛盾处于和谐状态。在诸多矛盾中,动静平衡尤为重要。因为人具阴阳二气,阴气的特性和存在方式是静,阳气的特性和存在方式是动。阴阳二气必须协调,所以动静亦须兼练。特别在张三丰创立太极拳,道家传统辟谷养生与习练太极有机结合,开创了道家养生的新纪元。

四是功药并用。武当道家的养生文化,一方面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意识,强调自体精气神的主动修炼,同时又遵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较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赐予,按照宇宙运行规律和自然法则行功,既顺从自然,又改造自然环境,更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谐万物,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五是益生皆施。“益生皆施”就是凡有益于生命修养的理论和方法全部融合进来,不拘门派,不拘形式。不仅内外功并施,且草药、针炙、推拿按摩等,相兼为用。此外膳食、茶道、酒道,以及读书、音乐、书画、游历等各种有益养生与陶冶情操的方式内容,都相贯兼融,真正体现广采博收。山水融合,人文高地,武道兼长的武当山自然是最佳养生地。

(一)辟谷养生

武当道家主张辟谷养生。所谓“辟谷”,亦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等,“谷”在这里是指谷物蔬菜类简称,“辟谷”即不进食这类食物。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却谷食气》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辟谷文献。道家为什么要回避谷物呢?这是因为道家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亦名三尸,道家认为三尸常居人脾,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三尸在人体中是靠谷气生存的,如果人不吃五谷,断其谷气,那么,三尸在人体中不能生存了,所以,要益寿长生,便必须辟谷。辟谷者虽不吃五谷,却也不是完全食气,而是以其它食物代替谷物,这些食物主要有大枣、茯苓、芝麻、蜂蜜、石芝、草芝、菌芝等。对于道教的这种辟谷做法,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以及配以武功训练,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现代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排斥谷物蔬菜,饮食单一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二)饮食养生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中药养性,下药除病。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即为服食术。道教服食,包含养生和成仙两大内涵,照葛洪的看法,服食药物分草木之药和金石之药。草木之药的功效在于“救亏缺”,亦即治病补养,而金石之药的功效在于不死成仙。又照《抱朴子》和《博物志》所引《神农四经》的说法,服食的药饵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救亏缺”,意在补养元气、滋阴壮阳、调利五脏、和荣精血以及治病疗疾。所谓服食金丹、羽化登仙是早期道教的炼养之术,在实践中逐渐被道教养生家所抛弃。道教服食养生,撇开其神化的部分,通过服食草木之药达到除病健身的目的,是值得肯定的。

(三)道茶养生

对于饮食合理安排搭配,可以调养精气,平衡五脏之阴阳,防治疾病,提高阴阳的吸收消化。所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达到营养均衡、强健体质。武当道家自古以来对膳食尤为考究,道家养生饮膳法,本于饮食有节,求其相合相生;基于饮食适中,六味以淡为主。

武当道家饮食宜忌:饮入口而缓咽,食入口而细嚼;温热之饮,精细之食;微渴而饮,微饥而食;饮不过多,食不偏食;善食蔬果,节食鱼肉;晚餐食少,早餐食好;晨起两口热水徐徐咽,饭前两口饭汤缓缓喝。

道教认为,茶味似道意。茶乃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云雾为伴,以明月、清风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道与茶密不可分,道茶养生是武当的悠久传统,自古武当道人以茶会友,以茶修行,以茶养生。每年三月三、九月九,武当道人要在盛大的法事活动中,用最好的道茶,举行敬奉真武祖师品茶仪式,也以茶礼待道友和善男信女。武当道茶有多个品类,诸如武当银剑、武当针井、武当太和茶、武当奇峰茶、武当道茶王等,武当八仙观因产好茶被评为“中国道茶之乡”。修道品茗打太极,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悟道,是武当特有的道家养生文化。
道茶的妙用有三:一是饮茶消病。俗语云“十道九医”,道人十分注重道茶的药用价值,以饮茶消病。二是饮茶养生。饮茶能清心提神,清肝明目,生津止渴。三是修身养性。道人夜里打坐以饮茶提神,沏茶飘香观色,亦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四季饮道茶也有讲究:春季,辅以葛根、桔梗、野菊花,饮茶可提神、升阳、解毒;夏季,辅以连翘、二花、石斛,饮茶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暑;秋季,辅以生地、麦冬、沙参,饮茶可敛肺、滋阴、润燥;冬季,辅以枸杞、桂圆、山茱萸,饮茶可滋阴、御寒、养胃。

(四)静坐养生

静坐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静坐不必拘泥于形式,主要是调心静神,神是生命活动的最主要元素,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安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调安和,并有助于提高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要静坐以安定内心,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 版权声明:凯玄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只供参考。 本站资源禁止并谢绝未经本站许可的使用,如若欲转载,请署名以及注明出处,请务必以文字链接的形式标明或保留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的信息。 本站(原创)文章、资源、图片等所有内容,一经转载,即表示您已经接受上述声明!需自行承担一切风险与责任!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与转载、引用文纯属文字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及立场无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