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楚商年会| 山水车城 宜居十堰:第二篇章

.

“第二篇章”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吕伟

空中俯瞰“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壮丽如画。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8年多时间累计向北方供水超500多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19座大中城市。

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70年前,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人擘画,从而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70年后,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丹江口水库,累计向京津冀豫地区输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黄河一年入海的总水量!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被亲切地誉为首都及华北人民的“大水井”,十堰人民则被视为忠诚的“守井人”!

1958年,10余万民工战天斗地,成功实现汉江截流,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成丹江口大坝,为后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二期移民工程在十堰市全面启动。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水利建设移民28.7万人之后,再度动迁18.2万人。

2002年,国务院批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步入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12月12日,全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洁净清澈、甘甜优质的汉江水一路北上,跨越1432公里抵达京津冀豫四省市19座大中城市,润泽北方干渴的大地。

2019年12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通过总体验收。

为了这项世纪工程,十堰作出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丹江口库区两座千年古城和60万亩良田永沉水底,435家企业关闭停产,先后有46.9万十堰人辞别家园故土移民他乡,成百上千的移民干部夙夜在公,多少人三过家门而不入,有6位干部倒在了移民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醒来!

2015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他在新年贺词中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为了南水北调工程,十堰移民变家乡为故乡,成就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为了十堰的生态转型发展,首都和北方受水区人民,再次奉献上无限的关爱和援助。

十堰自筹资金30多亿元,铁腕治理神定河等五条河,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同饮一江水,共话一江情。

2013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标志着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拉开大幕!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京堰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共同铸就了“南北互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从经贸到卫生,从旅游到生态,从科技到教育,一张愈织愈密的对口合作大网成为水源区和受水区之间最动人的乐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中华秋沙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前来栖息。

身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被评为“中国好水”,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级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实现109项全分析能力,其中107项为Ⅰ类水质,吸引了包括“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及“世界最神秘的鸟”——海南虎斑鳽等珍稀鸟类栖息。

© 版权声明:凯玄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只供参考。 本站资源禁止并谢绝未经本站许可的使用,如若欲转载,请署名以及注明出处,请务必以文字链接的形式标明或保留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的信息。 本站(原创)文章、资源、图片等所有内容,一经转载,即表示您已经接受上述声明!需自行承担一切风险与责任!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与转载、引用文纯属文字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及立场无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