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旅游行业观察:康养旅游,“旅游+健康“ 医疗旅游与养生旅游 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带给酒店行业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这个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短视频的爆炸,大家在家门口随时都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也让旅游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这也会带来周边产业的崛起。人们在旅游的时候会预定一家有特色的酒店,文旅康养酒店也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什么是康养文旅酒店?简而言之,它是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信息和金融资源的整体整合。这样的酒店会让大家更容易了解这个地方,也会促进一定的经济发展。想象一下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周围一点也不方便。你下次会去那里吗?如果以酒店为中心,会辐射周边经济,促进发展,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情况。当然,文旅康养酒店不仅可以靠酒店本身实现,也可以靠新兴的服务业实现。酒店只是一个载体,需要被传统颠覆,共同创造新的价值。
后疫情时代康养旅游有哪些趋势和变化?
健康旅游、家庭度假和可持续技术创新有望成为旅游业最热门的几大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心态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把健康作为幸福的重要因素。后疫情时代,一些健康趋势有望持续增长,包括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户外活动中,在梦幻美好的旅游中给自己充电,长途在线工作后放下手机和电子产品,与家人朋友共度假期等。至于吸引游客关注的SPA行业趋势,将更不可或缺的是关注整体幸福指数,尤其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康养旅游将与其他产业联动,实现跨行业融合发展。例如,康养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形成了康养旅游地产、康养旅游装备等产业。康养旅游与绿色有机农业相结合,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品和养生用品。健康旅游与互联网产业的结合,发展了一种新的健康旅游模式,共同推动了智慧健康旅游产业体系的完善。健康旅游与酒店、餐饮业联动,衍生出健康酒店、食疗餐厅等旅游产品新品类。休闲旅游与体育产业的联动,催生了体育小镇、体育度假区、体育休闲城市等新的产业形态。此外,疫情还没有结束之前,康养旅游企业还可以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合作,致力于疫情防控,成为患者隔离、康复和医疗随访的场所,分担公立医疗机构的压力。
未来有哪些机会?
根据全球卫生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健康旅游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5%,卫生支出将占全球卫生支出的58%。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如今,客户倾向于获得更全面的服务计划,包括维护整体身心健康,如饮食管理、运动健身、生活指导、压力管理,以及为特定疾病提供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健康旅游市场。随着2016年国务院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实施,近年来我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1000亿元。2020-2027年,中国健康旅游产业有望继续以10.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00亿美元。世界上日益增长的医疗SPA市场得益于美容医学和美容治疗方案选择的增加,以及健康理念在发达国家的普及。与此同时,对于印度、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医疗旅游的兴起也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体育健身旅游
究竟什么是健康旅游?中国旅游大数据中心收集了351份有效问卷,从旅游者的角度,了解了中国健康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旅游者认为,健康旅游主要包括体育健身旅游、保健旅游、养生旅游和医疗旅游四个方面,还有少部分人认为应包括探险旅游和整形旅游。旅游者对健康旅游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上,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健康旅游就是以提高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旅游;少数人认为是为了离开现有居住环境,去环境更好的地方;也有人认为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旅游就可以算是健康旅游;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健康旅游是以医疗为目的。
养生旅游有市场
来自沈阳的赵女士最近陪同父母从日本旅游回来,收获的不只是异国的风光,还有父母的健康。原来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赵女士为父母订制了身体检查项目,虽然价格不菲,但是赵女士认为物有所值。
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医疗养生旅游市场都在迅速壮大。在观光之余进行医疗活动,成为不少人青睐的旅游新模式。韩国的整容业,泰国、新加坡的牙科整形矫正,印度的心脏搭桥等,都以特色医疗资源优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消费者。在我国,随着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的全面铺开,国际医疗旅游有望成为海南的一张新名片。
目前,医疗旅游在我国虽然尚属小众市场,但其迅速增长的趋势却不容忽视。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记者表示,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游客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出行旅游,转变为更加追求休闲品质、深度体验异地生活方式。这需要多元化的旅游主体在投资、运营方式上进行转型。发展医疗旅游、养老旅游等都将成为转型的突破口。
日前,北京市旅游委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签署《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合作协议》,包括中青旅、凯撒在内的7家旅行社精心推出首批7条中医养生线路。其中,凯撒旅游甄选北京地区著名的医疗机构,为游客们制定了“动静结合”、“养生+旅游”的综合行程,游客既可以接受中医体检、了解医院历史与收藏文献,体验中医推拿、刮痧体验,也能游览入住“太医馆”,参观药用植物园等。北京东直门医院国际部,还开展了中医养生、文化体验和旅游产品三方面健康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现场进行药丸制作、中医讲堂等体验项目。
“发展中医养生文化旅游,将是北京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之一。”凯撒旅游负责人透露,其旗下的“养生之旅”产品将于近期上线,未来将更广泛地整合医疗旅游资源,融入传统文化要素,推出多元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医旅产品。
配套资源待完善
虽然业界普遍看好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但我国目前主要扮演的仍是医疗旅游输出国的角色,旅游业对中医文化市场的开拓也处在初级阶段。
中医旅游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旅行社如何与医疗资源顺畅对接。对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北京目前参与中医养生旅游的医疗机构偏重于高端,根据测算,一旦过多游客到来,可能存在服务量不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医疗与旅游服务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发展医疗旅游,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养生场所,同时还需要具备先进的医疗水平和相关高端人才。戴斌对记者表示,国际上医疗、保健、美容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我国从政策的角度已经具备条件。但产品推广、设计、营销策略都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迫切需要优先培养一批既懂医疗保健又懂旅游的人才,兼顾专业技术性和游客体验的满意度,培育一批医疗旅游品牌。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