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辟谷集训营·武当武术夏令营课程 游学,武术,书法,茶道,洞箫

.

何为少年道

少年之道,在于“自强自信,自立自主”。 厚积薄发,以栋梁之才干,固华夏之楼宇。 观古今之变化,通中外之论调。

少年习武,在于 “强身强志,格物格知”。勤勉奋进,以健硕之体魄,克万物之危难。

树文化之自信,立民族之威严。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多少父母呕心沥血
多少父母殚精竭虑
多少父母夜不能寐

送他来,就是为了锻炼他,在领略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浩渺烟波,博大精深,看看这个世界,读懂父母的一片苦心,学会成长,懂得感恩。 

送她来参加武当武术夏令营,寄托了我的万千期许,我希望她能够健康,她能自立,自强,自主,她能凭借自己力量免受到疾病的侵扰,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

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

我们欣于见到孩子们的成长,所以我们看到了成长后的他。
我馆夏令营以玉虚宫庙观为练功场地,令学员在此体会远离尘嚣的静谧宁静,了解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武当武术及道家文化二者熏陶中,可让学员尽享清风明月、鸟啼虫鸣,“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莫过于斯。

武当武术

武当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自古以来,水美山青,人杰地灵,可谓风华宝地,孕育出武当武术及道家文化两大人文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本次武当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励志行重要部分。

常言道:“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悠久历史传承中的瑰宝。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法门,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推崇。

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在多年暑期夏令营摸索前进中,综合青少年体质、心智等各方面因素,以武当武术基本功、龙华剑为架构,形成了一套独立自主科学有效的青少年习武体系,不仅可以成为青少年才艺一种,而且可以起到防身御敌作用。针对往期及有武术基础的学员,本期夏令营将增设提升班,帮助其在武术造诣方面更进一步。

课程内容涵盖

  • 武当武术基本功(手眼身法步,三十六路腿法)
  • 武当基本拳/八极拳
  • 龙华剑
  • 搏击训练

游学武当

武当山,道教圣地。鲁迅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因此道教对国人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和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
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

俗语有云:此生不游武当山,称是英雄也枉然。
在武当山夏令营期间,少年们将游学武当仙山道观,感受传统文化,亲近自然,感受天地之玄妙,山水之静美。

游学武当
了解并感受武当山悠久历史文化
培养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游览武当山景区著名道观庙宇
参观武当山景区独特人文景观
脚踏实地,丈量武当山

书法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按照文字的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的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书法凭借其细腻的文化表现方式,丰富的人文内涵,是青少年修身养性的绝佳路径。

正所谓:“见字如见人”。一副精美的书法作品都是作者技法的妙用、雄才的挥洒、大智的奔涌和情怀的展现。在丰富学员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浩然之气,渊博之才。

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
在领略茶道、品味茶味的过程中,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从烧一壶水开始学会耐心和等待。
从投茶,水温,出汤时间的控制中学会分寸。
从斟一杯茶开始,体现谦恭礼让之风度。

洞箫

茂林修竹,流水潺潺,一缕箫音可寄千古诗情。

洞箫身为传统乐器与书画、文学等息息相连。中国文化的种种理念在箫中也体现的淋漓精致。宏微兼具,透露心灵的直觉与灵性,蕴涵着宇宙,自然,人生,人格之万象。

习练洞箫,大凡每一乐句都包含的“音头,音腹,音尾” 如书法之起笔,行笔,收笔,非扎实专注不能成音。
开发右脑,激发自身学习动能的同时,陶冶情操,收敛心神,体会专注。

116724.png

1167218.png

1167222.png

© 版权声明:凯玄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只供参考。 本站资源禁止并谢绝未经本站许可的使用,如若欲转载,请署名以及注明出处,请务必以文字链接的形式标明或保留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的信息。 本站(原创)文章、资源、图片等所有内容,一经转载,即表示您已经接受上述声明!需自行承担一切风险与责任!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与转载、引用文纯属文字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及立场无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