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创品牌 乡村旅游要有土味更有品位,寻一处乡村,享受慢生活,打造旅游者梦想的乡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一处乡村,享受慢生活,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中国乡村游去年接待人次超30亿,占国内旅游半壁江山。乡村游早已不是简单的农家乐,精品民宿、休闲露营地、乡村度假中心、乡村体育旅游俱乐部、乡村主题博物馆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昔日单纯依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游,如今,正在迅速提高品质,提升品位,创建品牌。
年轻人爱上乡村游
暂时远离繁忙的工作,寻一处乡村,享受惬意的慢生活,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选择。而拥有自然淳朴、风土各异、特色生活体验等优势的乡村游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
城市年轻人正成为乡村游的主力军。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显示,“80后”“90后”出游人次占比最高。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更加追求旅游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去年“10后”群体出游人次较2017年提升了12%,他们绝大多数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踏青郊游,在欣赏田园美景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目前,家庭、情侣、团队是乡村游的主流客群。从出游目的来看,73%的游客更注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45%的游客关注体验乡村美食;有一些游客对参与乡村项目和活动有着浓厚兴趣;还有一些游客的出游目的是为了摄影、写生、集体活动等。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是乡村游游客的共鸣。相比于繁华的都市,游客们更喜欢沉浸在诗意的乡村世界中,感受鸡犬相闻的和睦与安详。
多元的乡土气息
乡村游如今早已不是简单的“采农家菜、看农家景、吃农家饭、赏农家戏”。日前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提到,一批更富个性、特色和精品特征的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度假中心、乡村体育旅游俱乐部等产品成为乡村游的亮点。乡村绿道、登山步道、户外体育公园、休闲露营地、房车自驾车营地、马术俱乐部等新产品和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非遗展示馆、乡村美术公社、乡村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乡村游已占据国内旅游半壁江山。据农业农村部测算,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截至目前,中国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游示范县(市),推介了7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去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到2022年,实现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向往的是乡村特有的气质。区别于名山大川、历史古迹、都市风光等,如今的乡村游融合了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等多元味道。优美的田园风光、风吹麦浪的惬意、“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展馆展示、民俗活动体验、景观小品展示等活动项目,让游客领悟到乡村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而村民们纯真的笑容、质朴的言语和热情的招待则构成了乡村独有的人情味。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乡村游内容更丰富,采摘、游居、野行、诗意栖居等新兴游玩形式受到游客喜爱。
提升品位创品牌
乡村游作为中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被各方看好。乡村游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随着广大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提升,昔日单纯依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游时代已宣告结束。乡村游散、小、乱的竞争状态,正迅速向内容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转变。
北京市社科院全球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若山认为,塑造乡村游品牌,内容端要注重品牌独特性。可通过深挖乡村非遗资源、农耕文化,打造凸显当地自然与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使得游客对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品牌项目产生深刻印象。不能忽视的是,内容竞争时代,品牌塑造者需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防止市场跟随者抄袭模仿、切实保护品牌的版权利益。
乡村游创品牌要认清“自我”,中青旅遨游网首席品牌官徐晓磊认为,要综合考虑所在村域的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的特点;乡村游在核心产品的选择上应聚焦一点,遵循宁可一招鲜吃遍天,切勿大而全、无特色;在服务品质打造上,乡村游既要有乡村的粗粝感,更要有都市的精致感,持之以恒,乡村游的品牌就会自然形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凌建议,乡村游做特色品牌要文旅融合,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游发展的宝贵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习场所,发展特色文娱活动,培育乡村夜间休闲项目,创新开发地方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打造具有特色的高品质乡村游文化品牌。此外,乡村游创品牌要依靠“乡村游+”的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游网红产品,打造适宜乡村实际、游客喜闻乐见的乡村游的新热点和新爆点,形成新的消费点,构筑乡村美好新生活。
乡村旅游已经火爆了很长时间,出于对乡村旅游美好前景的期待,形形色色的开发者持续修建特色旅游村、特色旅游小镇、田园旅游综合体、乡村度假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乡村旅游地开村、开镇、开街、开园时的热闹场面未再重现。旅游人数少、收入低、投资回收难、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有些开发者虽多次更换运营团队,但经营仍惨淡。其实,在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策划、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其日后的艰难。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千镇一面、千园一面。在一些人眼里,乡村旅游的村、镇、园好像就那么一种或几种,导致很多在乡村旅游的村、镇、园里,餐饮、娱乐、交通、住宿等,都是那一个系列或几个系列,毫无新意。
二是景观、餐饮和住宿比例失调。很多开发者一提到乡村旅游的内容,就只想到乡村旅游景观和餐饮,忽视了乡村旅游的住宿。于是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成了早晨出发下午到,看一会儿,吃点儿农家菜就要往回返的旅游目的地。由于缺少足够的住宿,一些乡村旅游的住宿反而比城里的高星级酒店还贵,再加上一些乡村旅游的村、镇、园住宿硬件条件本身就比较差,服务水平跟不上,很多人不愿意再去住。
那些路途较远,很难找到代驾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自驾车游客午餐时一般不敢喝酒;而若是晚上能够住下来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到达之后,尤其在晚上,男士们喝点小酒,女士们也可以逛逛街,买点心仪的特色商品,不经意之间,会形成可观的旅游消费,对当地而言,则形成了同样可观的旅游收入。
三是缺少有温度的、细腻的服务。一些乡村旅游的村、镇、园,貌似有旅游服务,但缺少有温度的、细腻的旅游服务。
究其深层的原因,很多乡村旅游的供应方误解了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旅游者到乡村去是去享受乡村旅游的乐趣,包括乡村旅游的食、住、游、购、娱等各个方面。旅游者更深层的需求是希望到梦想中的乡村去享受放松的乡趣。不同的旅游者,对梦想中的乡村的要求不同,但也有其共同点。主要有:
一、梦想中的乡村要有特色。
乡村旅游中的特色包括乡村的方方面面,特色的建筑、特色的路、特色的田、特色的山、特色的林、特色的湖、特色的河……还有特色农具、特色作物。也包括特色食物、特色游戏、特色节庆、特色产品;甚至在特色住宿设施中的特色家具、特色寝具、特色睡法。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床的宽度只有75厘米,旅游者必须侧卧弯腿睡,以表示对上天的敬畏,这样的地方有人愿意看看,有人愿意体验。一方面,东西南北的乡村生活和文化不同,各地的乡村环境、气候,物产不同;另一方面,突出表现的乡村旅游特色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让旅游者感觉到明显的差异,能够产生足够的、持久的吸引力就实现了旅游者对梦想乡村的特色要求。
二、梦想的乡村旅游是完整的。
在乡村旅游中,有些旅游者是去观光,有些旅游者是去休闲。但这些并不影响旅游者体验完整的乡村的愿望。体验乡村从日出朝霞到深夜的星空,从早餐的小吃到深夜的夜宵,从白天的农事到傍晚的歌声,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完整地体验乡村的味道,是很多旅游者梦想的乡村旅游。让旅游者住下留几天,则是完整的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
三、梦想的乡村旅游是带有传统文明的现代服务。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乡村是朴实、热情、好客等传统文明的保留地。但人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日常在享受现代服务,又会用现代服务要求旅游中的各种服务。于是旅游者对于乡村旅游的服务要求既有对乡村传统文明的要求,又有现代服务的要求。从厨房到厕所,从餐厅的客房,从衣着到布草,无论是卫生还是安全,尤其是乡村旅游的舒适度,随着时间推移,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当年,搞个简易的农家乐,简陋的度假村,简单的乡村小镇就可以吸引大量旅游者的做法已成为历史。
旅游者梦想的乡村旅游是用乡村旅游的特色体现乡村文化,是用乡村旅游的服务展现乡村的文明,是用全面的乡村旅游的供应让旅游者完整体验乡村的乐趣。
打造旅游者梦想的乡村,才能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实,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