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不仅是一座山,青城山坐忘森林酒店 山林中修身养心之旅—抄经,禅茶,云舞瑜伽

.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为道教全真龙门派圣地,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地质地貌独特,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林木葱翠,层峦叠障,曲径逶迤,古观藏趣,有飞泉、神仙、红岩、五龙四条深隧、葱笼、奇险的沟壑雄奇绝妙,峡谷栈道,渊潭水帘,灵谷飞瀑,岩穴石笋等自然景观500多处,构成了一幅幅幻化无穷,令人神往的精美画卷。

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古时青城山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真武荡魔大帝、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和广援普度天尊。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东汉顺帝初年,张道陵入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内)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东汉汉安二年(143),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晋代以后,山中道教渐盛,极盛时有道观70余处,胜景108处。晋隋时期,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相继兴起,一些新教派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唐僖宗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罗天大醮,设醮位2400个。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清康熙八年(1669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

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青城山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青城山一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实,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诸多的称谓。先秦时期称为“清城都”、“丈人山”,秦时称作“渎山”,两汉和三国时称为“汶山”或“天谷山”,两晋、隋唐直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前称为“清城山”,后称“青城山”。

关于“丈人山”的称谓,还有一个与仙人有关的故事,载于宋朝张君房所著《云笈七签》卷七十九。说的是黄帝时期,黄帝因与北方的蚩尤作战时总是不能取胜,便来到青城山向仙人宁封讨教。宁封教黄帝以龙趼飞行之术。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民族。为了表达对仙人宁封的感谢,黄帝封宁封为五岳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称作“丈人山”。如今青城山上的访宁桥和龙隐峡栈道据说就是此一传说的遗迹。

那么为什么叫作“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像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后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自然少不了“仙人”。据葛洪《神仙传》所载,东汉时的张陵先在四川鸣山隐居修行,后遇太上老君传道而得道。鹤鸣山与青城山相连,张陵便来到青城山传道,其间曾去嵩山,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张陵之后,从汉末至南北朝,来到青城山修道的还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杨超远等人。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加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如果到这里游玩,那么,青城山的三大自然奇观——日出、云海、圣灯是不可错过的景致。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光亮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

青城之“幽”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因此,当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时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行走在青城山间,就犹如行走在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中,清凉、自在。周围的鸟声、水声、树叶沙沙声,宛如一首动人的奏鸣曲。这里最适合一家人集体出游,旅程中边走边玩,因为这里山势并不崎岖,道路也不难走,十分适合父母与孩子培养感情。

1.老君阁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即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

“5·12”特大地震毁坏后,今重建阁高33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7.3米,连座台高10.37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汉白玉石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睛霁可眺览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

2.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000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描写当时的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通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府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璧画、楹联等文物。

3.五龙沟

五龙沟古称蛮河沟,长约8公里,因传说古时有五条神龙隐藏于沟中而得名。溯沟而上,重峦叠嶂,岩耸谷深。

峰壑间,有神秘莫测的金娃娃沱,景色绝佳的龙隐峡栈道,韵味无穷的石笋岩、回音壁,以及蔚为壮观的五龙抢宝、白龙吐水、水映彩虹等景观,还有古韵十足的桃园别洞又一村和桃花溪公园。五龙沟里,杜鹃、山荼、山桂、野菊等点缀其间,有如神奇壮丽的仙山佳境。

青城山后山以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沿着溪流一路而上,沿途鲜花盛放,空谷幽兰或是叫不出名字的鲜艳野花,布满青苔的石阶老路,有着历史遗留的痕迹,也许在旧时,这里也曾热闹不止。伴着溪流哗哗的声音,偶尔在巨石后听到水流的声音;又或者,当你偶尔一探头,深涧下,一汪幽潭深不可测,让人惊心。

4、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5、天师洞

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

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

6、天然图画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自然而又真实的画卷,清晰的在你眼前呈现。穿过牌匾,美如画卷的风景触手可及。远处翠绿层叠,葱葱茏茏,眼前白鹭戏水,云雀翻飞。

青翠欲滴的幽静,一眼望不到尽头

所有的建筑都与古木融为一体,简约而不失格调,雅趣十足。或许是景色给了文人灵感,将天地灵气聚集于一处道观,使得这里的气息高雅无比。

青城山坐忘森林酒店 山林中修身养心之旅—抄经,禅茶,云舞瑜伽

“坐忘” 的名字来源于《庄子·大宗师》,意思是指人不要被自己的皮囊、固有的思想和有限的感知所束缚。

© 版权声明:凯玄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和分享用途,只供参考。 本站资源禁止并谢绝未经本站许可的使用,如若欲转载,请署名以及注明出处,请务必以文字链接的形式标明或保留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的信息。 本站(原创)文章、资源、图片等所有内容,一经转载,即表示您已经接受上述声明!需自行承担一切风险与责任!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与转载、引用文纯属文字原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及立场无关!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打赏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