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西关街,现代诗意生活目的地,尽享诗、酒、远方之旅!诗经文化之乡 魅力西关印象-西关街,获评中国“最佳文旅名街”!

房县西关老街始建于唐,盛于明清,南倚凤凰山,北临粉水河,东起诗经大道,西至南宁路,全长1500米。西关街拥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烙印,也是荆楚文化最为核心的地方之一。忠孝文化、家风民俗底蕴丰富,现存古迹遗迹不仅在十堰地区少有,在鄂西北甚至整个湖北省都很有代表性。
时光变换,昔日繁华的西关日渐凋落,成为当地的棚户区和危旧房集中区。
2017年,房县启动实施“西关印象”修复工程,按照“修旧、饰旧、保旧”的理念,将诗经文化、黄酒文化、忠孝文化紧密融合,修缮和重建了黄孝子祠、三官台、土城门、药王馆等承载文化印记的历史建筑,新建了周南广场、关雎广场、艺术中心、诗经国学馆、关雎楼等标志性建筑。整街围绕“城市会客厅”和“全域旅游集散地”两个核心布局打造,分为新街和老街两大功能板块。

经过3年建设,西关印象修复工程已经完工。如今,西关印象项目以“修旧”为名重新传承并保护房县历史文化名街,根据“诗经文化”“黄酒文化”“忠孝文化”“茶马文化”等房县特色文化为地标,打造以“诗酒文化”为主题的500米新街,并保留传统文化风貌的1000米老街,刚建成就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活动以诗为媒,以旅会友,以酒迎客。从今天起至10月25日,市民可到房县西关街品房县黄酒鉴诗经文化、逛西关老街。房县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馆、罗国士美术馆、古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馆将开馆,“健康房县”军店房州古镇——西关街长跑大赛将开赛,诗经黄酒旅游文化讲堂将开讲,房县土城黄酒村将举行黄酒开酿仪式。

古色古香的西关街

西关街一角

文艺表演
一栋栋仿古建筑古色古香,会馆、戏楼、广场、民宿、特色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街上游人如织,满溢欢声笑语,沉寂数十年后,这条古老的街道以崭新面貌再次热闹起来……连日来,房县西关街成为十堰和周边地区游客的“打卡”热门地点。
经过3年精心打造,房县西关街于9月27日盛大开街。甫一亮相,即惊艳世人。十一黄金周期间,西关街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0多万元。
房县作为十堰发展全域旅游和连接 “两山” (武当山、神农架)的重要节点,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颗璀璨明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俗风情,孕育出房县别具一格的人文魅力。随着西关街开街,这条素有 “川陕锁钥”之称的茶马古道,将重现辉煌。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西关街在解决2万老街居民住房问题的同时,也让房县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旅游链条更加完善。这条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老街,必将成为鄂西北地区及周边地区微度假、慢生活的理想目的地。
排除万难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西关街始建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是一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茶盐古道,现存建筑大多属于明清风格。老街古建风格独特,人文底蕴深厚,忠孝文化、家风民俗和现存的古迹遗迹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代表性。
房县西关街棚户区改造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房县副县长刘庆海介绍,随着时光更迭,昔日明清繁华的西关街已成为房县搬迁数量最大的棚户区、基础设施最差的老旧小区和典型的危旧房集中区,涉及群众8600多户,2.9万人。街区内道路不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一片破败,一旦失火,势必“火烧连营”。
“改造棚户区、住上安全房成为群众热切的期盼,更是县委、县政府日夜牵挂的头等大事。”刘庆海介绍,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县长纪道清先后数十次现场调研,最终排除万难,下定了决心。2017年7月,西关街棚改工程启动。按照“保旧、修旧、复旧、饰旧”和“修缮、完善、改造”的原则,高水平规划设计,融入文化、历史、商业、旅游等诸多元素,把西关街打造成一条业态丰富多彩、旅游体验深刻、商业生机勃勃的全国棚改创新示范区“西关印象”,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全国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创新机制,多方整合建设资金建设资金从哪儿来?房县副县长刘庆海介绍,房县县委、政府创新投融资机制,多方整合资金。一是统筹政策资金。争取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资金5亿元,运用EPC总承包模式统一施工建设。
二是撬动社会资金。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房县西关街文旅有限公司,运用PPP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5亿元修复和建设传统院落、文化景观、商业店铺等项目主体,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产权由政府所有,投资方享有13年运营权。
引进北京宋庄艺术家项目,签约知名艺术家15户,自筹资金2.5亿元,建设精品书店、艺术画廊等文化项目,进一步提升西关街文化品位。同时,房县城投公司注资资金5000万元,对于棚户区拆迁出来的零星土地和PPP项目范围以外的土地,同步参与建设、运营,确保政府收益最大化。
三是鼓励群众投入。对于片区内分散民房,发动居民改造自建,目前已改造122户,总投资近亿元。
三年改造
再现西关街昔日胜景
工程需要拆迁1600多户,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指挥部一班人加班加点,工作细化,仅用8个月时间就拆迁完毕,创造了拆迁历史新速度。
三年努力,一朝功成。9月27日,房县西关街正式开街,这条繁华了千余年、融文化、历史、商业、旅游等诸多元素的文化街区,精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建成的西关街全长1500米,从西向东依次分为小西关、中西关、下西关,以“诗经文化”“黄酒文化”“忠孝文化”和“茶马文化”为核心主题,涵盖零售工坊、轻食小吃、休闲娱乐、主题住宿、主题餐饮、文化驿站六大业态消费体系,全方位打造“中国诗意生活·微度假目的地”。
漫步在全新的西关街上,古香古色的青石板砖、汇聚全国特色的小吃店、蔓延于古街上的浓浓黄酒香气、十堰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产品展销、沿街游客的阵阵欢笑声,都让这条古老的街道焕发新的生机。
项目规划
诗韵九雅
琴:松风抚琴(琴瑟和鸣·琴台)
“松风抚琴”主题是生活场景营造,静坐松风拨素琴,素手轻拢,裙袂飞扬,再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士的风雅意境。
棋:神农奕局(神农泉·黄酒工坊)
在千年老街,与庐陵王、尹吉甫等明君贤相、文人雅士,“林中扫石安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 棋以品论,酒与德交,畅谈酒事棋人。即日,神农泉黄酒工坊对棋开坛。
书:云中锦书(青年驿站)
雁字情浓归,云中锦书来。云中锦书青年驿站按照“一书一宿”的文化设计理念,以书为主题,传达中国文化,演绎着风雅达观、古意绵邈的东方情韵。
画:山晓晴空(罗氏画院)
以山晓晴空为主题,通过内装和微景观凸显房陵山水人文画卷;以房陵文化艺术交流和鄂西北书画展览为主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体验和研究院。
诗:锦苔题诗(颂风·雅舍)
以锦苔题诗为主题,以诗为主线,通过颂风雅舍主题客栈,营造诗风唐韵、乐而忘返的沉浸式度假体验。
酒:月夜樽酒
西周至明十八个朝代,共有23位帝王级人物与房县黄酒结缘,此乃中国以至世界酒文化的一大奇观,故房县黄酒又称“皇酒”。“月夜樽酒”以中国酒文化和千古房陵的生活意境相结合,打造成以展示中国酒文化为主题的复合型商业。
花:采菊东篱(青青子衿·花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青青子衿文化商业通过国风浪漫花卉与西式咖啡体验相融合,在千年老街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式画卷,体验别样清幽宁静的生活。
茶:泼茶惊春(老舍茶馆)
食茶同源,以茶会友,雅俗共赏、陶冶情操,乃为大家生活。老舍茶馆以茶为媒,主营私房菜和品茶,择一文化大雅之所,邀三五知己,品茶、闻香、小憩、吟诗、弹琴、会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诗意美好。
石:山海明珠(道缘堂陨石馆)
房县自古即产奇石、盆景,道缘堂陨石馆以山海明珠为主题,以中国石饰为元素,通过石艺、盆景等系列产品,展示出淡然清雅、超凡脱俗的房陵石饰博物馆式的文化主题商业意境。
房陵十八馆
两大特色餐饮:
庐陵王·唐宫盛宴(夜宴美食研究中心)
醉房陵·民俗餐饮(九道神农家宴)
两大休闲驿站:
山之南·酒肆(静姝酒吧)
梦红楼·爱舍(失恋博物馆)
四大文化体验:
三闾书院·文化体验书店(三闾书院)
醉酒坊·房陵老酒体验馆(庐陵王酒匠铺子)
房陵往事·房陵怀旧老店(民俗博物馆)
碧山供销社·创智百工坊(房县艺委会)
六大文创精品:
文创·房县礼物(房陵风物集)
尚铺·创意手信(三生有姓)
陶艺·瓷物相思(伊一陶艺)
非遗·工艺美术(房陵烙画)
民塑·指尖面人(捏面人)
画坊·民间记忆(四川糖画)
十大文化驿站
1、土城门——茶盐古道,川陕锁钥
作为西关街地标性建筑之一——土城门,曾经被誉为“川陕锁钥”。是贯穿川、鄂、陕为主线的茶马古道经济走廊带,是明清繁盛一时的商贾必经之路。土城门的重建,既是房县千年文化传承的一大盛事,又是对百年西关历史记忆的更大尊重。
2、山陕会馆——源起太平天国,山西、陕西移民会馆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移民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陕西、山西两省在明清时代形成两大驰名天下的商帮,晋商与秦商。会馆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显示了古代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是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的杰作。
3、三闾书院——冬学春晖,长歌楚天碧
“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书院是古代汉族民间的教育机构。屈原《离骚》开篇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房县古时曾为庸国,而古庸国(即大庸国)是屈原的祖籍和故土。屈原是湖北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楚人的骄傲,如今三闾书院为祭祀屈原而复建重修,将成为房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
4、药王馆——源自神农尝百草,敬奉炎帝庇佑安康
在小西关这东拱桥周围有两座小庙,一个供有太上老君,一座供有火星爷,因为这里有几家铁匠铺,太上老君是铁匠的祖师爷,火星爷是铁匠要敬的神祗,土炉子墙上贴着的“炉火兴旺” 。东拱桥有“三步两座庙”、”两庙夾一桥”,紧挨着是”药王庙”,里边敬着穿草草裙的”八乍爷”,也就是敬奉炎帝神农氏的名胜古迹遗址,现在曾经“药王庙”的基础上重建药王馆。
5、清真寺——伊斯兰遗址,民族和融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 。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房县清真寺通过近百年的演变,成为伊斯兰“礼拜”和民族和融的重要文化遗址之一。
6、黄孝子祠——黄香子祠,忠孝名邦
据《房县志》记载:“黄香墓,城西二里,即今房县城关镇中西关。”黄香是房县人,黄香为父母尽孝,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责的故事,在房县大地代代流传。公元2020年,在修建西关印象的基础上,重修黄孝子祠,打造忠孝文化综合场所,再现千古房陵“忠孝名邦”之精神。
7、三官台——尧舜禹三官大帝,佑我千古房陵
三官大帝,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清同治版《房县志》记载:“三关台(三官台)下西关下街,清嘉庆年贼毁。”又载:“三官庙,西河岸,久圮,台基尚存,今易为财神庙。”三官台不光是西乡千余平方公里数万人口进城的必经之路,早些时候,四川大宁厂的盐和神农架的山珍土产也都由此进城,再一路向东,直抵汉口。如此的咽喉位置造就了三官台店铺林立的繁荣,自然也生成了生动的人情物事。
8、江西会馆——源自清乾隆54年,江西同乡议事会馆
江西会馆,也叫"江西庙"、"江西同乡馆"、"豫章会馆"。是指由江右商帮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清乾隆五十四年在西关建“江西会馆”,有房屋20间。会馆除临时召集会议外,每年的端阳节和九月九是例行集会。除祭祀神祇,举办庙会以外,还商议同乡会馆的事宜,公布全年开支。
9、关雎楼——诗经文化名楼
荆楚有二楼,荆东黄鹤楼,荆西关雎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楼因诗经首篇《关雎》得名,与国风广场相呼应,既取义“爱情名楼”,更寄意“诗经文化名楼”。房县今日敬建,是传颂房县诗经文化,高吟三千年之关雎,尽领房陵传统文化之风雅。
10、余永美协——鄂西北红色文化研学基地
以“保护红色资源 弘扬红色文化”为宗旨,是房县红色文化展示及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殿堂,将成为西关印象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彰显房县人文精神风格独特靓丽的城市名片。
房陵瑰宝
房县西关街以土木建筑结构为主,保留了大量明清风格,多为三进、四进的房子。对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如汉阳同乡馆、黄孝子祠、三官台、土城门、药王馆等体现西关老街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性建筑。这里曾是全国各大商帮、西秦大贾、关陕商人的云集之地。每每走进这雕梁画栋、灰墙黛瓦、古韵古香的小街,看到那鳞次栉比的会馆、戏楼、店铺、庭院,马头墙上的花鸟、瑞兽、浮雕、彩绘,就彷佛穿越到了商业鼎盛的明清时代,正目睹着“满眼盐船争泊岸,千蹄接踵兴骡帮”的繁华景象。
各方叫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获得了多方称赞,实现了综合效益最大化。”房县副县长刘庆海说。
一是圆了百姓安居梦。1600余户棚户区群众搬入安全房,从根本上解决了6900余户19478名群众居住环境问题,改善了过去脏乱差现象,推动了群众安居乐业。
二是拓宽了增收致富路。项目招引131家品牌商户入驻,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带动百余户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还可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
“感谢政府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西关街有了稳定的工作,隔家近能照顾孩子,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保洁人员黄长珍满是感激。
三是促进了全域旅游。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鄂西北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景区,重现明清时期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戏楼喧嚣、富丽堂皇的盛景,将成为房县走向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助推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再上新台阶。
四是传承了房陵文化。西关街将房县的诗经文化、黄酒文化、忠孝文化紧密融合,修缮和重建了黄孝子祠、三官台、土城门、药王馆等承载厚重文化印记的历史建筑,新建了周南广场、国风广场、艺术中心、诗经国学馆、关雎楼等标志性建筑,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演艺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必将对房县文化的传承弘扬产生深远影响。
漫步老街尽享美食烟火气漫步西关街,有颜有味,这里不仅有诗酒远方,还有美食不可辜负。
各色鲜花、绿植将古街映衬得格外雅致,游客穿梭其中,拍照留念,热闹的氛围让老街仿佛时光倒转,回溯到当年繁荣的商业中心。游客们在这里享受悠闲的时光,回味老街记忆。
路过文化艺术中心、国学馆,参观老街摄影展,一个个老物件仿佛在讲述当年的历史,一幅幅摄影作品记录下动人的瞬间,入目入心的是浓郁的房陵风情。这条老街被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熏染,韵味悠长。转累了,就在驿站歇歇脚,品一壶清茶,或者看看来往的行人,那份恬淡与闲适,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是一份难得的惬意。
走进一家家小吃店,热情好客的主人笑脸相迎,待客人在庭院落座,不一会儿,香味四溢的饭菜就摆放在面前。临别前,去这里的房县、竹山、竹溪特产馆转转,地道的土特产、良心的价格,让游客们满载而归。
“西关街是政府和企业携手合作共赢的经典范例。”西关街运营方负责人、房县西关老街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良策说,公司一定不负所托,全力以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西关街打造成4A景区,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令人向往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共有 0 条评论